《表8 藏医治疗慢性胃炎方剂的六味累计比值》

《表8 藏医治疗慢性胃炎方剂的六味累计比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数据挖掘和“方-药-性-效”的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藏医“味性化味”理论,从药物的六味、十七效层面分析,可以发现六味中以甘、苦、辛味药为主(表8),十七效中以凉、钝、重、糙等为主,其中凉效、钝效可对治热、锐引起的胃热、胃肠糜烂等赤巴性病机;重效可对治轻、动引起的胃火上行、胃隆不顺等隆性病机;而糙效可对治柔、粘引起的胃粘液增多、脉管黏浊等培根性病机。十七效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图7),结合藏药分类可以发现,用于治疗隆型慢性胃炎的六味木香散等属于平温类;治疗赤巴型的五味金色散等属平凉类;治疗培根型的五味石榴散、十二味石榴散为温类和极温类,符合藏医三因与药物凉温的辩证用药思维。根据“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14]分析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克制三因的比值,发现高频方剂主要克制赤巴,其次为隆和培根,可见藏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赤巴-隆-培根”的治疗次序(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