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火山碎屑岩中溶蚀孔隙类型及其构成比例》

《表3 不同火山碎屑岩中溶蚀孔隙类型及其构成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火山碎屑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南部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CIAS200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面孔率测量,选择一张铸体薄片,在正交偏光和单偏光镜下确定颗粒边界、岩屑晶屑种类及胶结物、孔隙类型,然后在偏光显微镜同等倍数的情况下随机选取3个视域进行测量,如果任意2次统计结果误差超过25%,则选择5个视域进行测量,尽量避免孔隙分布不均匀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总结出陆家堡凹陷九佛堂组—义县组储层火山碎屑岩共发育3类6种溶蚀孔隙(表4)。其中填隙物溶蚀孔占比最高,有效孔隙贡献比平均为39.3%,主要发育在填隙物含量较高的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中;颗粒溶蚀孔主要包括晶屑溶蚀孔和岩屑溶蚀孔,有效孔隙贡献比平均为46.8%,主要发育在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中;构造溶蚀缝有效孔隙贡献比平均为10.9%,在火山碎屑岩内均有发育(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