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87—2017年海南岛各类型岸线长度比例和变化速率》

《表2 1987—2017年海南岛各类型岸线长度比例和变化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87—2017年海南岛海岸线变化特征遥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岸线结构指某一区域不同类型岸线的长度比例,能够反映多种作用影响下不同类型岸线的状态。依据8个时期的岸线类型分类结果(图4),对各类岸线长度比例和年变化速率进行统计(表2)。由图4看出,海南岛海岸线主要以砂质岸线为主,其次为人工岸线。砂质海岸多为沙堤、沙滩,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的发育面积大,西北部多为海滩,而南部乐东、三亚、陵水的海岸大多以海湾地貌形式间列展布。海南省东部农业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经济较西部更为发达,所以岸线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图4-a);西部山脉集中,人口较少,自然岸线分布广,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图4-b)。人工岸线广泛分布于海口、三亚、文昌、儋州、万宁等城市:海口市和三亚市地处岛陆交通来往之“咽喉”要地,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港口不断扩建完善;文昌市的八门湾、儋州市的儋州湾和万宁市的小海湾有丰富的滩涂,利于养殖,沿海围塘养殖遍布整个海湾。随着岸线总长度的递增,各种类型的岸线长度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中人工岸线和生物岸线、淤泥质岸线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1987—2000年,人工岸线大幅度增长,淤泥质岸线大量减少;2000—2017年,淤泥质岸线减少幅度变缓,生物岸线出现大幅减少,人工岸线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