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50-2019年安徽省疟疾发病情况》

《表1 1950-2019年安徽省疟疾发病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省疟疾控制和消除历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950-1965年数字来源《安徽省志》;1966-2018年数字来自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2014-2019年均为输入性病例

本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疟疾疫情最严重阶段,共发生三次大规模的疟疾暴发流行,疟疾高发区主要在淮河以北和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次暴发流行发生于1950-1952年,年报告发病率为10%~12%,全省除间日疟广泛分布外,沿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区陆续发现恶性疟。其中,1951年马鞍山矿区居民发病率为33.7%,全椒县因恶性疟死亡401例;1952年对60个县(市)238.3万人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23.04%[1];1953年绩溪县大塘乡、原宁国县红庙乡和旌德县银峰乡发病率分别达90%、75.5%和62%。第二次暴发流行发生于1960-1963年,1960年全省发病率为26.29%,淮北平原的原阜阳地区和宿县地区发生间日疟暴发流行,两地区所辖县发病率一般在50%~60%,高的超过70%。皖南山区和原滁县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恶性疟暴发流行,个别地区发病率超过30%,死亡数千人。仅原芜湖地区就发病24.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死亡1 300余人。第三次暴发流行发生于1970-1971年,1970年全省报告发病468万人,估算实际发病1 152万人,约占当年全省人口的30%,其中原阜阳地区和宿县地区发病数分别达440万和292万,约占两地区人口的55%和53.12%。原阜阳纺织厂发病率达67%(1 550/2 310),造成停产。1971年全省报告347万人,估算实际发病964.5万人,仍以原阜阳地区和宿县地区为高,其中阜阳地区发病465.6万人。本阶段在原六安地区和安庆地区局部发生恶性疟流行。1970年大流行后,通过积极防治,全省疫情持续保持下降趋势,年发病率由1970年的1 215.64/万逐渐降至1979年的148.83/万,下降了87.76%[2]。各时期全省发病情况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