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南亚国家信用信息情况》

《表1 中国、南亚国家信用信息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南亚国家跨境征信合作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由作者整理而得

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与南亚国家都已建立自己的征信体系,拥有公共的或市场化的征信机构提供信用服务,对主权信用、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级。但从信用信息深度指数(2)、信用机构覆盖率(3)来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南亚国家则同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如表1所示,南亚地区的信用信息深度指数为5.1,信用信息覆盖率仅为26.1%;中国信用信息深度指数为8,信用信息覆盖率为100%;欧美发达国家的信用信息深度指数为6.8,信用信息覆盖率达91.1%。而在主权信用评级、资本市场(债券评级为主)评级服务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则处于垄断地位,以标准普尔、惠誉、穆迪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占据世界评级市场95%的份额。三大评级公司调整主权国家信用评级以及企业债券评级会引起投资者和交易对手的极大关注,引发抢购或做空,对该国或者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希腊债务危机就是由三大评级公司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而拉开序幕;2019年穆迪将印度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为“负面”,引起印度主要官员的不满;标普撤销印度Eros公司的评级,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300多家征信机构活跃于征信市场,在信用信息深度指数和信用信息覆盖率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无太大差别,但其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如邓白氏、标普、惠誉等)仍有较大差距,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权威征信机构。(4)因而在主权信用评级和资本市场评级领域,南亚各国和中国极易受到三大评级公司的制约。开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征信跨境合作,一方面可以倒逼征信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与南亚国家,借鉴国外征信体系建立的经验,加快国内改革步伐,加速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双方共同加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信息采集、技术研发、信用产品推广等合作力度,在区域内推动双方征信共享互通,逐步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在主权信用评级和资本市场评级领域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