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胡焕庸线”两侧、南北方经济和人口比重变化》

《表1 中国“胡焕庸线”两侧、南北方经济和人口比重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土空间结构演变解析与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思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全国整体来看,2005—2015年作为核心区域的城市化地区经济和人口比重呈现出同步增长的态势,且人口集聚的过程明显快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地区人口比重由2005年的50.90%增长到2015年的54.48%,但与稳定在74%左右的GDP比重仍有差距。生态安全地区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人口、经济比重同步降低且人口比重减少幅度大于经济比重。从大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表1)。尽管“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和经济的比重均稳定在94%、6%左右,但两侧区域内部变化仍较为显著,突出表现为以东地区人口向核心区域集聚的态势更为显著,10年间提高了3个百分点。中国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和经济比重均呈现出整体降低的趋势,且经济比重减少幅度大于人口比重。其中,作为边缘区域的生态安全地区和农业发展地区最为显著,这与南方地区各类型功能区经济比重均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有所不同。我国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板块的差异更加显著:东北地区是北方地区的代表,经济和人口比重分别降低了2.05%、1.11%,经济比重的降低主要受核心区域和边缘生态安全地区的双重影响,而人口比重的降低主要受边缘生态安全地区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及各类型功能区经济比重与东北地区呈现相同下降的趋势,但相应的人口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且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域集聚的态势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及各类型功能区的经济比重均有所提升,且城市化地区提升相对显著,而人口比重有所降低或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