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储、渗能力分类评价》

《表1 储、渗能力分类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叙利亚Tishirine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受裂缝发育影响,研究区渗透率值分布范围较广,介于(0.01~1 000)×10-3μm2,呈现基质低渗、裂缝高渗的双孔双渗特征(图4),基质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储、渗能力主要受孔隙发育及孔隙结构影响,其中,C组、J组基质孔隙渗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76×10-3μm2和0.18×10-3μm2,当有构造裂缝发育时,储层表现异常高渗特征,渗透率最高可达1 000×10-3μm2。采用流动带指标划分水力流动单元的方法[15-17],分别计算了流动带指标(FZI)和储层品质因子(RQI),建立了储层的储、渗能力分类评价标准(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