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道路绿化空间优化模式的适宜性树种》

《表5 道路绿化空间优化模式的适宜性树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道路绿化空间模式逻辑推演及微气候环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上文几种典型的绿化空间模式环境功能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的规律。人行道绿带一般适宜选择大型的落叶乔木,冠幅宽展、树荫浓密,利于夏季遮阴和通风,冬季又不影响人行道采光。从美学角度考虑,落叶树一年之中季相变化显著,可以丰富城市色彩[6]。两侧的分车绿带则适合采用常绿灌木和常绿小乔木搭配,也可采用落叶灌木和常绿小乔木搭配的方式,或常绿灌木和落叶小乔木搭配的方式,在冬季能够起到色彩调剂的作用。中间机动车道之间的分车绿带宜采用大冠幅、深根系的疏荫树种,稀疏的树荫不影响汽车尾气散发,在夏季又可以为车行道遮阴,唯一不利的因素是秋冬季的落叶需要及时清理,但是现在这项工作已无须人工代劳,各市皆配备有自动化的垃圾清理车辆。另外,现在的道路绿化规范中有车行道上空树荫不能搭接的规定,但是若依据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汽车排放的尾气应该是就地处理,因车行道上空散发出的尾气会长期滞留在城市上空,最终还是会污染城市大环境,从防止污染源扩散的角度考虑,浓密的树荫更有利于就地消化吸收汽车尾气。况且,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宽度一般为60 m和40 m,中间分车绿带栽种疏荫树种不会造成路面上空空间闭合,故而对于以季风气候为主的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中间分车绿带种植疏荫落叶乔木有利于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小气候环境。下面根据道路各绿带空间功能的人性化需求,对适宜性树种进行列表(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