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页岩孔容统计表》

《表3 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页岩孔容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高压压汞法测试孔隙结构可能会导致页岩破裂,产生的微米级微裂缝很难与天然裂缝区分开[6],因此对来地1井龙马溪组6块样品采用液氮吸附-脱附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龙马溪组页岩BET比表面积在5.35~15.20 m2/g之间,平均为7.90 m2/g,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孔径在3.48~5.14 nm之间,平均为4.10 nm。根据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孔径小于2 nm为微孔,2~50 nm为中孔,大于50 nm为大孔[17]。由于当孔径大部分小于10 nm时,BJH法会掩盖一些信息[7],所以这里采用DFT法计算总孔容。结果显示(表3):来地1井样品中微孔、中孔、大孔均有分布,以微孔、中孔为主,它们对比表面积和孔容的贡献最大。其中:微孔的孔容占比在29.5%~39.6%之间,平均为36.0%;中孔的孔容占比在54.2%~58.5%之间,平均为56.4%;大孔的孔容占比在2.8%~16.1%之间,平均为7.7%。而且发现DFT法表征微孔的效果要好于BJH法,因而推测微孔、中孔是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场所,具体来讲,就是黄铁矿和黏土矿物粒内孔、有机质孔及纳米级微裂缝提供了页岩气主要的赋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