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微塑料老化前后表面形貌变化描述》

《表1 不同类型微塑料老化前后表面形貌变化描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微塑料的老化特性、机制及其对污染物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形貌变化是微塑料老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微塑料的老化程度鉴定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老化前后的微塑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Zbyszewski等[27]利用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休伦湖中收集到的微塑料分别进行表面纹理和表面氧化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的表面出现裂缝、剥落和薄片是常见的形貌特征,借助FTIR发现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要组成,同时有羟基、羰基等特征峰的产生,表现出更高的氧化程度,这说明塑料经老化后,呈现出更复杂的表面形貌及更高的氧化水平;Tang等[28]对经热和紫外辐射老化处理后的PVC颗粒进行SEM图像分析,以一组评价参数(角二阶矩、对比度、相关性、逆差矩、熵)对微塑料颗粒的表面特征进行量化表征,分析结果同目视观察结果几乎相同,原始PVC颗粒表面光滑且均匀,经阳光、海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后造成PVC表面变得粗糙,且引起了脆化和崩解,进一步使内部的塑料发生老化;Van Cauwenberghe等[29]通过SEM对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形态和轮廓进行观察,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发现颗粒尺寸介于75~161μm之间;而周倩[30]也在研究中发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老化过程产生复杂的表面形貌可能与塑料的类型、成品形状、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有关.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对不同类型微塑料进行老化,利用SEM对其表面形貌观察,由表1对比结果可推知,老化后微塑料的表面整体呈现粗糙度增加,多呈现出片状、裂纹、颗粒状脱落模式.因此,了解微塑料表面形貌变化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碎片化过程及老化后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