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患者此次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1 患者此次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临床药师参与1例鞘内注射阿米卡星抗感染患者的药学实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患者于2019年5月23日行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前颅底鞍区占位切除术)+视神经减压术+颅骨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前予以注射用头孢唑林1.0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后第3天出现高热症状,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7~39℃。5月30日脑脊液生化结果显示:蛋白235.25 mg/d L,Pandy实验呈阳性,临床药师怀疑该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建议临床医生调整抗生素,遂予停用注射用头孢唑林,更换为注射用美罗培南2.0g,每8h1次和注射用万古霉素1.0g,每12h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开放腰大池引流,引出黄色脑脊液。6月1日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因此停用万古霉素,改用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2.0 g,每8 h 1次。6月2日患者体温最高达到40℃,脑脊液生化结果显示:蛋白升高,葡萄糖下降,临床药师认为颅内感染控制不佳,建议临床医生采用鞘内注射阿米卡星注射液。6月3日临床医生给予阿米卡星注射液20 mg鞘内注射1次,并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用量为3.0 g,每8 h 1次,患者情况有所好转,体温下降。临床药师认为,根据药动学中PK/PD的作用特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对于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加大给药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延长血药浓度>MIC的时间而达到较好疗效[3]。结果证实,将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0 g,ivgtt,q 8 h增加至3.0 g,ivgtt,q 8 h后,患者体温下降,抗感染治疗效果明显。6月4日临床医生加用米诺环素100 mg,每12 h 1次(首剂200 mg)管喂,并加强脑脊液引流。6月5日患者病情较前有所好转,脑脊液生化结果显示蛋白明显下降,葡萄糖含量有所升高,临床药师认为目前颅内抗感染治疗方案有效,并随时监测患者鞘内注射抗菌药物后的不良反应。6月9日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待后续治疗结束,于6月26日出院。患者此次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体温变化见图1,脑脊液生化结果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