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0—2015年研究区域土壤侵蚀面积统计及动态变化》

《表2 1990—2015年研究区域土壤侵蚀面积统计及动态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市忠县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获取研究区1990—2015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图3),进而完成侵蚀数据统计计算,具体结果见表2。研究区域两期土壤侵蚀强度都分为6级,两个时期土壤侵蚀总体格局都是微度侵蚀占据主体地位,其面积比例分别为44.67%和54.88%。微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忠县中西部地区,包括马灌镇、花桥镇和拔山镇3镇接壤地区,该区域地势相对平缓,土地类型主要以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植被保护相对较好,土壤侵蚀相对较弱,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此外,长江沿岸的高山区域也是微度侵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该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坡度较陡,大量的森林植被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小而得以保存,基本处于原始植被状态。这是因为长江沿岸地区防护林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致使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虽然微度侵蚀占据较大的比例,但其侵蚀量轻微。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占据较大的比例,1990、2015年三者之和分别为50.99%和41.59%,这3种侵蚀形式在全县广泛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起伏度的影响,且轻度侵蚀占据最大的比例,其次为中度侵蚀。中度侵蚀对应的地类多为柑橘园地,虽然该地类很容易受到较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但柑橘园地生长周期普遍较长,并伴有大量林木的存在,可更好地实现保土保水的功能。中度和强度侵蚀多发生在水力侵蚀和石漠化的交叉区域。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强,造成石漠化程度的加剧,致使该区域内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基岩裸露,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危害[19]。极强度和剧烈侵蚀所占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少,而剧烈侵蚀所占的比例最小,1990、2015年面积比例仅分别为0.64%和0.48%,主要为长江沿岸干旱河谷区、稀疏植被区的高山裸土区和>25°的部分坡耕地。对于高山裸土区而言,土壤在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双重作用下,就会造成土壤中的颗粒物大量流失和迁移,加速了该区域的石漠化进程,更加剧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对于陡坡耕地而言,在一定经济利益和可利用耕地面积限制的影响下,人类加剧了对该区域的垦殖活动,致使该区域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2],加剧其水土流失强度。因此,加强植树造林力度并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是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