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青山口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及岩石热解参数Table 2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rock pyrolysis parameters of source rocks

《表2 青山口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及岩石热解参数Table 2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rock pyrolysis parameters of source rock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烃源岩含油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生烃转化率C=( (IH0–IH)/IH0) ×100%,IH0设为800 mg/g;PGI=( (S1+S2)/TOC) ×100,排烃效率=(PGI0–PGI)/PGI0×100%,PGI0设为850 mg/g。

青山口组烃源岩钻井样品的自由烃S1与可溶有机质含量WA见表2和表3。自由烃S1含量整体较高,分布较为集中,在0.86~2.9 mg/g之间(平均值为1.6 mg/g),总体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样品SK6自由烃S1含量最低,从TOC含量和氢指数IH来看,这可能主要受有机质类型的影响。可溶有机质含量WA总体较高,变化幅度较大,分布于6.6~14 mg/g之间(平均值为9.5 mg/g),其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无明显变化。青山口组烃源岩自由烃S1含量与可溶有机质含量WA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两参数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随可溶有机质含量的增高,自由烃含量S1也明显增加,这表明两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两者都可作为页岩油资源评价的有效参数。青山口组烃源岩自由烃含量S1占可溶有机质含量的平均比值为16.7%,比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的平均百分含量22.4%稍低,这是因为自由烃S1主要由可溶有机质中易挥发饱和烃部分组成。而可溶有机质中的沥青质含量较高,主要以吸附态形式存在于泥页岩中,为无效页岩油资源。因此本文采用热解参数S1作为页岩含油率的下限参数,以可溶有机质含量WA为页岩含油率的上限参数,实际含油率则介于两者之间,并以此来综合评价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烃源岩的含油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