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1—2017年宝鸡地区植被NDVI变化趋势统计》

《表2 2001—2017年宝鸡地区植被NDVI变化趋势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RUE的植被覆盖动态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以宝鸡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Sen趋势分析方法,综合3个时间段NDVI的变化数值,以0.06为间隔对其进行重分类,提取各类别对应的NDVI像元面积及面积占比(表2),以大于0.06作为人为干预增加区域,小于0.06作为人为干预减少区域(图3)。数据结果的显著性采用M-K进行检验。2001—2008、2009—2013、2014—2017年人类活动(包括增加和减少)变化显著的面积依次为0.55×104hm2(31.09%)、0.78×104 hm2(44.28%)和0.84×104 hm2(47.61%)(P<0.01)(表2),呈逐阶段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人为干预增加区域面积分别为0.51×104 hm2(29.09%)、0.53×104hm2(29.80%)、0.56×104 hm2(31.88%),人为干预减少区域面积分别为0.04×104 hm2(1.99%)、0.26×104 hm2(14.48%)、0.28×104hm2(15.73%)。人为干预增加区域面积大于人为干预减少区域面积,两者均呈逐阶段递增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见,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在第一轮后得到了体现,第二轮以来的人为干预最为显著。反映出植树造林(种草)的成活率较高。可见,此生态修复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宝鸡地区植被覆盖的明显改善,植被恢复作用显著。总体来看,3个时间段上凤县及千河沿岸人为干预增加作用显著,人为干预减少区域集中在渭河、千河交叉口及以东的沿岸地区,植被退化严重。结合6类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来看,草地的植被恢复最好。太白山所处的凤县和太白县,植被以生态林为主,植被恢复状况较好。渭河平原多为坡度不满足15°退耕条件的耕地,城乡居民区密布,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乡扩建,带来建筑面积增加的同时又削减了植被面积。此外,靠近居民区农田中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的农作物种植呈现出植被覆盖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因而造成该区域植被覆盖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