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1与T2不同取值下检测框聚类的准确率》

《表1 T1与T2不同取值下检测框聚类的准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YOLOv3目标检测的秧苗列中心线提取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通过试验发现,由于不同秧苗列间的检测框存在一定的横向距离,同列秧苗列的相邻(上下相邻)检测框存在较小的横向距离,T1的取值应不大于图像宽度W的1/8,过大则容易使得属于不同列的秧苗检测框误聚类;T1的取值如果小于图像宽度W的1/64,则容易使得属于同列的相邻(上下相邻)检测框聚类失败。另一方面T2在大于图像高度H的1/12时,在秧苗列较为密集的情况下,不同列间的检测框距离较小,容易产生误聚类;当T2小于图像高度H的1/24时,则容易产生属于同列的且有重叠部分(或者非重叠、有一定纵向距离)的相邻(上下相邻)检测框聚类失败。因此在初定T1∈[W/64,W/8]、T2∈[H/24,H/12]后,本文选取T1取值范围内的4个典型值W/64、W/32、W/16、W/8,T2的3个典型值H/24、H/16、H/12,两者进行组合,对所选的图像进行秧苗检测框聚类,并进行聚类准确性的统计,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T1与T2取(W/64,H/16)时,各阶段秧苗图像的检测框聚类准确率均达到最大值,平均准确率为95%,在秧苗生长的初期,秧苗列稀疏,间距较大,网络输出的不同秧苗列间的检测框区分度较大,不易产生误聚类的情况,因此聚类的准确率较高。而在秧苗生长的中后期,由于生长形态发生变化,导致不同秧苗列间的检测框间距较小,增加了聚类的难度,导致聚类准确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