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区脉络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测》

《表4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区脉络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通过“观眼识病”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眼部心区脉络分布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心血瘀阻证比较,*P<0.05;与气虚血瘀证比较,#P<0.05;与气滞血瘀证比较,※P<0.05;与痰阻心脉证比较,§P<0.05;与阴寒凝滞证比较,のP<0.05;与气阴两虚证比较,€P<0.05;与心肾阴虚证比较,£P<0.05;与阳气虚衰证比较,$P<0.05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病位在心,涉及诸脏[12]。任何疾病的发生,其实都是人体阴阳失调的表现,“有诸内,必形诸外”。数千年来,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13]。《灵枢·五色》曰:“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说明人体一旦发生病变,在相应位区就会出现色泽和形态的变化,通过观察五色及形态异常的部位所在,可以判断具体病变的脏腑及证候特点[14]。眼睛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眼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由于眼气血丰富,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15]。《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此外,《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使也”,指出了心与眼睛的密切联系。《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指出了眼的各个部位与脏腑的内在联系[16]。在《银海精微》中最早提及八廓学说,王肯堂《证治准绳》进一步提出白睛上有脉络纵横或粗细不等。基于上述五轮八廓理论,逐渐形成系列较规范的目诊体系,近代彭静山教授延续上述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观眼识病法[17],将白睛划分为8个经区,分别配属脏腑来诊治病情。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明确将“胸痹”划分为8个基本证型,包括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涉及虚实两端,病因病机较为复杂[18-20]。本次研究发现,(1)在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心区脉络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气阴两虚证心区脉络所占比值最少。(2)血ProBNP、cTnI上,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说明胸痹不同证型之间血Pro-BNP、cTnI有不同变化。(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区白睛脉络形态和颜色比较,Spearman相关系数P<0.05,在形态和颜色上均有明显的集中表现,说明了白睛脉络异常变化可作为胸痹各个证型辨证的一种参考。因此可以认为眼部心区白睛脉络理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简便、无创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