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青藏高原与其缓冲区突变特征比较》

《表3 青藏高原与其缓冲区突变特征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突变不显著

为了减弱气候序列的随机波动和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对突变检测的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潜在蒸散发分布的地域性和站点的空间分布,突变分析采用生态地理区区域平均潜在蒸散发资料。图4给出了不同生态地理区潜在蒸散发均值突变的Pettitt法检测结果。为方便讨论,定义突变前后均值增量与整个时段均值之比为变化率,变化率为正表示正向均值突变,即潜在蒸散量在突变后的均值大于突变前的均值,反之则为负向均值突变;变化率绝对值的大小表征均值突变的强弱,绝对值越大,突变强度越强。根据图4,研究区不同生态地理区年和四季潜在蒸散发普遍存在显著的均值突变现象,但突变类型不尽相同。青藏高原年潜在蒸散发主要经历了显著正向均值突变,负向均值突变仅发生在干旱区(HIID1和HIID2)和湿润/半湿润区(HIIAB1);春季负向均值突变显著,正向均值显著突变仅存在于中部(35°~35°N)的干旱(HIID3)和半干旱区(HIC1和HIIC1);夏季正向突变普遍存在于青藏高原地区,且大多区域突变显著,仅中部HIB1、HIC1和HIID3三个分区没有通过p≤0.5的Pettitt检验;秋季和冬季不同区域潜在蒸散发的突变类型与年基本一致,大都呈显著正向均值突变。缓冲区年和各季节潜在蒸散发突变类型及空间分布与青藏高原基本相同,但季节差异更为明显,且中部半湿润(IIIB4)和湿润区(VA4)秋季正向均值突变不显著。此外,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均值突变变化率以冬季最大,绝对值为3.91%~18.91%,平均变化率为6.07%(表3),而缓冲区春季的均值突变变化率最大,绝对值为2.17%~10.78%,平均变化率为4.63%。研究时段最大的均值突变变化率出现在高原半干旱区的HIIC1分区,达87.63%(图4中未给出)。春季潜在蒸散发普遍出现负向均值突变现象可能与该时段高原地区春季风速持续减弱有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