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压力下新建模型的拟合参数以及B2样品的渗透率测量结果》

《表2 不同压力下新建模型的拟合参数以及B2样品的渗透率测量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压力下部分饱和砂岩纵波衰减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压力下干岩石、饱和岩石实测速度,与通过调节软孔隙纵横比计算得到的饱和岩石速度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不同于Gurevich等(2010)对于不同压力下软孔隙纵横比为定值(0.01)的设定,本文认为岩石所受压力的不同会使内部孔隙形状发生改变,因此在计算不同压力下岩石的速度与衰减时,采用不同的软孔隙纵横比可能更加符合储层岩石的实际情况.新建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压力下软孔隙纵横比处于(0.001~0.01)的数值区间,针对相同的压力范围(0~60MPa),Gurevich等(2010)计算的砂岩软孔隙纵横比为0.01,Han等(2018)计算的砂岩软孔隙纵横比为0.005,以上研究计算的软孔隙纵横比与新建模型计算结果相近,反映了新建模型中软孔隙纵横比取值范围的合理性.确定了软孔隙纵横比后,根据不同饱和度下纵波速度的整体变化趋势调节斑块半径,从而使模型计算速度与岩石测量速度之间达到最佳匹配.以B5样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新建模型使用的岩石参数如表1所示,不同压力下的模型输入参数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