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岩中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表4 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岩中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粤西晚侏罗世花岗质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及意义: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寄主岩及MMEs中斜长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MMEs和寄主岩中斜长石的Na2O分别为6.60%~8.30%和6.83%~8.16%,K2O分别为0.11%~0.23%和0.07%~0.19%,CaO分别为6.41%~8.83%和6.39%~8.37%.MMEs和寄主岩的斜长石均属于中长石的范畴,且两者的斜长石牌号An相似,MMEs为An30~An42,寄主岩为An30~An40.图8中的AB和CD均是两条横穿整个斜长石颗粒的剖面,可以看出,寄主岩和MMEs中的斜长石具有极为相似的化学组成,并且MMEs环带斜长石核部的An值略高于寄主岩斜长石核部的An值(图8).在寄主岩和MMEs中,部分斜长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成分由较为基性的斜长石向酸性斜长石渐变,其An具有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为正环带结构.在岩浆温度快速下降的过程中,由于不断晶出的斜长石来不及与岩浆发生充分反应,就会被后来晶出的含An值较低、Ab值较高的斜长石成分所包裹,从而形成核部以An组分为主、边部以Ab成分为主的斜长石正常环带(图8;谢磊等,2004).当然环带结构本身也体现了结晶环境的动荡变化,指示了成岩过程可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和分异过程(王德滋和谢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