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胶州湾C3—C6站柱状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累积通量[单位:g/(m2·a)]及人为贡献》

《表4 胶州湾C3—C6站柱状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累积通量[单位:g/(m2·a)]及人为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胶州湾的生态环境演变与营养盐变化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5年,通过对胶州湾采集四个典型站位(C3、C4、C5和C6站)的柱状样聚焦人为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位于湾内的C3与C4站,水深分别为13 m与10 m,沉积类型为粉砂质黏土;湾口与湾外C5与C6站,水深分别为21 m与22 m,沉积类型为粉砂质砂。各站位生源要素的累积通量及人为贡献通量和贡献率列于表4。由表4可知,因各站位区域及沉积速率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生源要素累积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其中C6站因位于湾外,人类活动对生源要素累积通量的贡献相对较低,特别是1995年之前,人类活动对TOC与TN累积通量的贡献不足10%。但自1995年之后人类活动对TOC与TN累积通量的贡献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对TP与BSi累积通量的贡献变化不大[27-30]。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胶州湾TOC、TN、TP以及BSi累积通量分别在0.38~282.75,0.07~19.22,0.21~8.80与0.55~620.50 g/(m2·a)。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生源要素的贡献不容忽视,对TOC、TN、TP以及BSi累积通量的贡献平均值高达43.5%,37.2%,37.7%与30.0%。明显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源要素的累积通量的增加在湾内与湾外始于20世纪80或90年代,湾口始于21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