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游记统计旅游节点频次/概率排序(Top 30)》

《表1 游记统计旅游节点频次/概率排序(Top 3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网络游记的访沪国内游客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提取访沪国内旅游者线路数据时,发现很多游客记载其到访诸如外白渡桥、人民广场、复旦大学等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为尽可能全面客观研究游客在沪空间流动行为,将这些非传统景点一起输入数据库中,与其它景点共称为“旅游节点”[7]。根据搜集到的200条原始旅游线路数据,统计得出各旅游节点出现频次及其比率,初步体现游客的景区偏好程度和各旅游节点吸引力水平[8]。样本统计出访沪游客到访72处节点,整理其频次/频率排序TOP30如表1所示。各旅游节点频次频率差异明显,频率>30%的旅游节点有6个,频率在10%~30%的旅游节点有8个,其余58个旅游节点到访频率均低于10%,呈现出访沪游客到访景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特征。这与郭雅婷、贾铁飞研究的“访沪游客呈城区聚集、城郊分散、分布不均衡的空间特征”结论相一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