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分布情况》

《表1 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分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只是摘取分布于仁边古盐道沿线地区的民族情况,未全部将《黔书》《黔记》里记载的贵州所有少数民族称谓情况列于表中。清康熙年间成书《黔书》,清嘉庆年间成书《黔记》。

自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湖南、广西、四川各有部分地方划归贵州后,贵州省疆域基本定型。清代关于川黔仁边古盐道沿线地区各民族的记载相对较多。据《清史稿·土司》记载,当时清朝对民族的划分较为简单,如对贵州省内各少数民族进行统称,“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而这并未征得该民族的赞同,也非该民族的自称。清朝田雯著《黔书》中记载了对“黑罗罗”与“白罗罗”的称呼,“黑罗罗本卢鹿,讹为今称。有黑白二种。居平远、大定、黔西、威宁者,为黑罗罗,亦曰‘乌□’,黑大姓。俗尚鬼,故又曰‘罗鬼’……白罗罗,永宁州募役司及水西皆有之,……居普定者为‘阿和’,俗同白罗罗,以贩茶为业”“仡佬其种有五,剪头仡佬在新添”“仲家,贵阳、都匀、镇宁、普安皆有”,也有“土人所在多有之”“□人”等。[6]19-27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虽然多,但“自称”还是“他称”却无法考证,由于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文献记载处于封建时代,所以多蔑称。值得注意的是“土著”或“土民”,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某一个民族。学者刘锋把《百苗图》中的“土人”“□人”等归属土家族,而“土人”分布在贵阳、广顺等地,但今天的民族调查表明黔中地区未发现土家族的后裔,刘锋猜测原先分布在贵阳的土家族已完全汉化。[7]292-293又如《黔南识略》序中认为贵州土著“多南楚西江之流移”,这些人在贵州住的时间长了就成了土著,“一再传之后遂成土著”[8]15。罗绕典认为贵州的土著是移民之后。关于穿青人的认同也有类似说法。《贵州省穿青人的民族成分问题调查报告》认为“穿青人(古时称土人、里民子)是明初从江西强迫随军迁入贵州服役的汉人,是具有地方特点的移民集团。他们曾居住在贵阳清镇一带。当时这一带是彝人土司治理的水西地区的边缘,也是这些江西强迫随军迁入贵州服役的汉人势力活动的相邻区域。”[9]4综上所述,“土人”“土著”不是某一民族,而是后来外来民族对已居住民族的称呼,因此,许多地区都有关于“土民”“土著”的记载。《黔记》《黔书》中所记载的贵州少数民族的族称及分布,有利于对分布在仁边古盐道的各民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据《黔记》《黔书》作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