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农民工综合福利水平的代际差异》

《表6 农民工综合福利水平的代际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可行能力框架下进城农民工福利水平测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该表中的权重均为归一化后的权重。

从表6可看出,综合福利水平最高的是80后农民工,为0.304;其次为90后农民工,综合福利水平为0.288;50-70后农民工的综合福利水平最低,仅为0.261。这一水平较80后农民工低14.15%。就具体指标而言,在防护性保障这一功能性活动中,8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值最高达到0.223,最低的为50-70后农民工。这可能是因为50-70后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来源,对防护性保障没有过多的奢求,加之其从事的主要为高强度且较低端的工作,所在行业并没有提供充足的防护性保障。而90后农民工刚进入城市不久,工作尚未稳定,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防护性保障获得比例较低。相比之下,80后农民工的工作较为稳定,防护性保障相对较完善。在社会条件中,50-70后农民工与80后农民工接近,均高于9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在经济条件这一功能性活动中,50-7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最高,最低的为90后农民工,这是因为50-70后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时间长,生活节俭,消费支出较少,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在精神感受这一功能性活动中,50-7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最高,达到0.610,最低的为90后农民工,为0.561,这是因为50-70后农民工的经济状况较好,对生活满意度较高,而90后农民工经济来源不稳定,刚进入城市,消费支出大,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政治参与这一功能性活动中,农民工的福利水平普遍较低,80后农民工与9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相同,为0.146,50-70后农民工的福利水平低,为0.130,这是因为50-70后农民工对政治参与的诉求低,社区融入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