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采样点DOM不同荧光峰之间相关性》

《表1 采样点DOM不同荧光峰之间相关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灞河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灞河流域DOM三维荧光光谱上,很明显地呈现5个荧光峰(图3),荧光峰A(λEx/λEm=250 nm/430~440 nm)为紫外光区类的腐殖质荧光峰,荧光峰C(λEx/λEm=320~335 nm/423~436 nm)为可见光区类的腐殖质峰,荧光峰B(λEx/λEm=230 nm/300~310 nm)为类酪氨酸荧光峰,荧光峰T(λEx/λEm=230 nm/335~351 nm)属于类色氨酸荧光峰[19]。其中,荧光峰A、C被认为与DOM的陆源输入有关,反映类腐殖酸、类腐殖质及可见区和紫外区的类富里酸,代表较难降解的DOM;荧光峰B、T总体称为类蛋白物质,被认为与微生物降解或外来污水输入有关[2,19]。主要荧光光谱参数的表征见表1,水体中最常见的荧光物质主要是类腐殖质物质,主要源于土壤渗出液[20]和水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及生物的胞外聚合物(EPS)。类蛋白组分主要是由微生物和浮游植物作用所产生,类蛋白物质主要受到外源生活废水和农业非点源影响;类腐殖质组分主要来自于陆源土壤径流、枯叶腐烂释放及地下水渗流等过程[20]。类蛋白物质(荧光峰B和T)荧光强度依次为下游城市段、中游城镇段、源头林区段,表明下游城市段中类蛋白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跟城市河段中人类活动导致较多的点源污染及主要分布在下游城市河段的污水处理厂相关;中游主要是农业生产区和城镇生活区,DOM主要通过地表径流、生活污水直排和农业非点源输入河道,给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源,代谢活动较为活跃,这有助于提高DOM中类蛋白质的贡献比例;源头林区段DOM主要是树叶等凋落腐烂分解所产生。Baker等[21]研究发现,随着人类活动输入和城市化的增强,河流上游高腐殖质(荧光峰A和C)区域向下游高荧光峰T峰水体偏移;在流域尺度上观察到了类似的方式导致荧光光谱的变化,这与河流上、下游的特征和人为输入有很大关系[22],本文结果与其一致。荧光峰T与污水处理厂出水流量有关,丰水和平水期的荧光强度更大,这可能是由于河道基流减少和稀释度降低所致[2,23]。河流有机质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趋势,主要表现为流速和干湿交替对河流周围土地的影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