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分级及评价标准》

《表2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分级及评价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麦种质对茎基腐病抗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参照Li等[25]提出的方法并做适当修改。第1次苗期抗性鉴定包括全部670份材料,于2018年7月在人工气候室进行。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75%酒精消毒2 min,无菌水冲洗3遍。消毒后的小麦种子在培养皿中25℃催芽2~3 d,待种子出芽5 mm以后,将种子在孢子悬浮液中浸泡1 min,移栽至规格为5×10的穴盘中。每个品种接种15个单株。温室自然光照,昼夜温度分别设定为25±2℃和20±2℃。采用底部灌浇方法浇水。当感病对照陕253严重发病时(约接种6周后)调查发病情况。发病程度分级标准见表2,其中0级为无明显症状,5级为整株严重褐枯或全株枯死。根据公式:病情指数(DI,disease index)=100×∑(调查单株数×各株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计算病情指数。将在第1轮抗性鉴定中抗性表现优异的15份材料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19年5月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第2次和第3次接种鉴定,以验证其抗病稳定性。2次鉴定各包括2个重复,每个重复每个品种接种10个单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