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用于布病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表3 用于布病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布鲁氏菌及其疫苗的相关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布病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是近交系小鼠,特别是BALB/c和C57BL,是最常用作研究布病发病机理的实验室模型,其他动物模型包括豚鼠、兔子、大鼠、非人灵长类及反刍动物如牛、羊[41]等。感染途径以皮下注射为主,其他常见途径包括腹腔注射、气溶胶感染和滴鼻感染。感染动物脾肿大指数及脾内细菌计数是常用的检测指标。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等被证实可通过口服、皮下和气溶胶途径感染布鲁氏菌[42],感染后病理进程如菌血症可长达8周,同时伴随发展形成局灶性肉芽肿性肝炎,脾炎,淋巴结炎、睾丸-附睾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的病变,这些症状与人布病发展进程一致[43-44],但由于实验成本、伦理学等因素,限制了该模型的大规模使用,此外,羊、牛等反刍动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他实验动物如豚鼠,对布鲁氏菌感染非常敏感,同样被广泛用于布鲁氏菌的分离、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布病疫苗效力的验证[45]。豚鼠感染后,肝、脾、肺和淋巴结中均可观察到炎性病变,且豚鼠模型表现出“发热”症状,这是人布病发生后的典型症状(表3)。因此,基于实验的可操作性与性价比,开展布病实验研究应优先选择豚鼠、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