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皆伐前后林下草本层物种重要值》

《表3 皆伐前后林下草本层物种重要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皆伐前后油松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以看出,研究区内林下草本植物种类较丰富,6种林分样地中共出现草本植物65种,隶属28科59属,菊科物种数最多,出现植物18种,其次为蔷薇科和禾本科,出现植物6种和4种。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和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在所有林分样地中均出现,披针薹草Carex lancifoli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在5种林分样地中出现,除卷柏外均为上述3科所属物种,说明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为研究区草本植物优势科,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32年样地(I)林下共有草本植物16种,隶属11科15属,以披针薹草为优势种,重要值达36.84%;40年样地(II)林下有草本植物14种,隶属9科14属,优势种为卷柏(40.76%),其次为披针薹草(19.43%);53年样地(III)林下有草本植物34种,隶属17科31属,卷柏、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披针薹草等物种重要值较其他物种大,为相对优势种;伐后5年样地(IV)草本层植物有20种,隶属11科18属,以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委陵菜等物种相对居多,重要值相对较大;伐后10年样地(V)草本层植物有30种,隶属14科28属,披针薹草相对较多,其次为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和卷柏;伐后24年样地(VI)草本层植物有31种,隶属17科29属,以披针薹草和马唐为相对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15.82%和12.10%。林下草本层物种数在各样地表现为53 a>伐后10 a>伐后24 a>伐后5 a>40 a>32 a,皆伐前随林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皆伐后物种丰富度先降低后增加,这可能与油松天然更新实现植被恢复有关。不同林分样地草本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53年人工林、伐后5年和伐后10年天然更新林样地草本层物种数较多,且优势种重要值均低于20%,优势不明显,说明物种间处于竞争阶段,没有物种占据绝对优势,物种分布趋于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