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石门矿区岩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表1 大石门矿区岩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省池州市大石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时代主要为燕山中晚期,早期侵入的岩性主要为中酸性、晚期演变为酸性。主要有三类:1)花岗岩闪长斑岩(γδπ),侵入时代相对最早,据矿区西侧东至县牛头高家金矿普查时的锆石U—Pb年龄测定为(143.8±3)Ma~(148.3±1.7)Ma,说明其形成于燕山中期[4];分布在矿区中部,受NE向F1断裂控制,呈岩枝状产出,出露面积较小;岩石呈灰色略带肉红色,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呈微细粒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含量50%~60%)、石英(25%)、钾长石(10%);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多已绿泥石化),约占10%;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锆石;岩石与围岩有强烈的接触交代变质和矿化蚀变现象,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属混溶型中偏酸性钙碱性系列,是本区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2)花岗岩(γ、谭山岩体),侵入时代为105~121Ma,形成于燕山晚期[2],呈岩基状产出,占据大佛堂—太平曹背斜核部,岩石呈肉红—灰黄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其次为黑云母、白云母等,与其接触的围岩蚀变虽然强烈(角岩化、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但与区内铅锌矿化关系不大。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3)花岗斑岩(γπ),侵入时代最晚,呈NE向穿插于谭山花岗岩体中,属冷侵位,与围岩无交代变质和矿化蚀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