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汇总表》

《表3 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汇总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砂土中宽浅式复合筒型基础刚度退化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3和图9所示,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与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在干砂中的动态承载能力曲线相比,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在达到拐点之前的曲线斜率明显大于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且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比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的要小,这都说明在水平单向动力荷载作用下,在干砂中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比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更易失稳,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低于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与有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在饱和砂中的动态承载能力曲线相比,在饱和砂中,基础模型在达到动态承载能力极限时对应的位移大于其在干砂中的位移,即在饱和砂中有水的情况下基础-土组成的联合承载模式经历的弹性阶段较长,更稳定更不易达到塑性破坏阶段。而对比饱和砂中有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曲线得知,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在有水的情况下(饱和砂中)的动态承载能力大于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的动态承载能力。这说明在水平单向动力荷载作用下,在饱和砂中有分舱筒型基础模型比无分舱筒型基础模型更稳定。究其原因,在饱和砂中的“水膜”[14]的存在更有利于有分舱板筒型基础的承载。分舱板的存在增强了宽浅式复合筒型基础的动态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