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0~20 cm土层各粒级所占百分比(%)》

《表2 0~20 cm土层各粒级所占百分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棉粕对盐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处理不同粒径土壤百分比差异达P<0.05显著水平,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粒径土壤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达P<0.05显著水平。

由表2可知随着氯化钠浓度的提高,盐处理下小粒径(<0.25 mm)土壤比例呈上升趋势。且由图1土壤SEM图像(1 000倍)可以看出,添加棉粕的处理相比CK,土壤疏松多孔、表面粘附有较多粘结物质,进而形成相应土壤结构,其可能是由植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物的作用下形成微小的土壤结构,这些微小结构又由有机质胶结为微团聚体。但在碱处理下,随着碳酸钠浓度的提高,小粒径土壤比例呈下降趋势,大粒径(2.00~5.00 mm)土壤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在植物根系或菌丝的作用下,土壤结构向大团聚体方向转变,再加上碳酸钠性质上的影响,土壤会板结,致使微生物的作用远远弱于碳酸钠对土壤的影响,由电镜扫描图像也可看出这种趋势。由表3可知随着盐碱浓度的提高,总体上土壤pH、EC值也随之提高,但是氯化钠处理的pH低于碳酸钠处理,EC值高于碳酸钠处理,体现出氯化钠与碳酸钠处理下土壤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导致两种处理下土壤结构出现了不同的性状。而这盐碱处理下土壤结构的转变都是将土壤结构向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方向进行,即使在棉粕这种有机物质及微生物活动和分泌物的胶结作用下可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但是其胶结作用弱于氯化钠对于土壤的分散作用及碳酸钠对土壤的凝结,对于MN、MA处理的土壤结构在棉粕的作用下相比于LN、LA和HN、HA处理呈现较好土壤结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