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出现频率》

《表3 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出现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西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见,忻州生理小种的种类最多,共分离鉴定出1、2、2N、12N、13N、123N号6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为25.00%;其次是大同,分别为N、2N、3N、12N号4个生理小种,总出现频率为12.50%;最少的为长治、太原和朔州仅鉴定出1个小种,这3个地区的总出现频率分别为3.13%、3.13%和9.38%。从山西地理位置来看,山西南部地区(包括运城、临汾、晋城和长治)有7个小种,分别是3、N、12、12N、13N、23N和123N号小种,总出现频率为31.26%;中部地区(包括晋中、吕梁和太原)有5个小种,分别是0、12、12N、3N和23N号小种,总出现频率为21.89%;北部地区(包括忻州、朔州和大同)有8个小种,分别是1、2、N、2N、3N、12N、13N和123N号小种,总出现频率为46.88%。由此可知,山西各地区生理小种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北部小种最为丰富,南部次之,中部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