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

《表1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暴露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中,IMI为吡虫啉,ACE为啶虫脒,TMX为噻虫嗪,CLO为噻虫胺,THC为噻虫啉,DIN为呋虫胺。

实验室研究表明,吡虫啉对鸟类具有中度至高度的急性毒性(按美国环保局生态毒性分类),特别是对于小型物种,如麻雀(Passer domesticus)、金丝雀(Serinus canaria),对灰鹧(Perdix perdix)的毒性尤其高[15,52]。对斑颊哀鸽(Zenaida auriculata)的研究显示,吡虫啉比噻虫胺和噻虫嗪的口服急性毒性高70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也更长[53]。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鸟类的慢性毒性和亚致死效应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有关鸟类的低反应性、共济失调、翼下垂、腹泻、角弓反张(背部严重弓形)、睾丸异常、受精率下降、蛋壳厚度及胚胎大小下降、孵化成功率及幼崽成活率下降以及幼崽发育异常等都有报道[6,15]。口服暴露实验也证实,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鸟类可产生影响。例如,1 mg·kg-1·d-1的噻虫胺暴露26 d即导致雄性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产生睾丸异常、DNA损伤率增加和胚胎长度减少[54]。将红腿鹧(Alectoris rufa)暴露于31.9 mg·kg-1·d-1的吡虫啉10d,也可直接造成其卵子的受精率降低、鸟蛋的尺寸减小[55]。Lopez-Antia等[56]发现,长时间(25和10 d)低剂量(推荐施用率的20%)的吡虫啉暴露导致红腿鹧的血浆生化指标水平降低,血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首次产卵日期延迟,而且红腿鹧幼体的T细胞免疫反应降低。Gobeli等[57]则选择山齿鹑(Colinus virginianus)的卵为实验对象,定期向其中注射吡虫啉,发现山齿鹑的胚胎发育受到影响,雏鸟存活率降低。Pandey和Mohanty[58]将红梅花雀(Amandava amandava)暴露于0.5%LD50的吡虫啉30 d,发现其甲状腺的重量、体积和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表明低剂量杀虫剂暴露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稳态和鸟类的繁殖。为探索新烟碱类杀虫剂导致鸟类繁殖障碍的机制,2014年研究人员利用鹌鹑为实验动物研究了噻虫胺的影响,通过观察鹌鹑曲细精管中生殖细胞的空泡化程度及具有片段化DNA的生殖细胞数量、肝细胞中空泡数量和大小、卵巢颗粒细胞(产生黄体酮)组织结构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推测新烟碱类杀虫剂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影响生殖系统[59]。表1列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各类非靶标生物的急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表2列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水生生物、非靶标昆虫和鸟类的亚致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