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分选性分布频率统计表》

《表2 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分选性分布频率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古近系花港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合计值,深度为底界深度

结构成熟度的判定标准为分选性和磨圆度,这两个优选参数是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物搬运距离的直观表现。以研究区中北部为例,统计1 200余个样品发现,花港组储集体5套砂体纵向上从H7小层至H3小层分选性逐渐变差(见表2),H7小层分选性最好,分选达到“好”的占总样品的74.7%,这与H7小层沉积物搬运距离最远有关。H6小层至H3小层分选以“好”和“中”为主。磨圆度的规律性不如储集层分选性呈现的规律强,主要为“次棱角—次圆状”,但能反映出储集体磨圆整体较好。通常情况下,低杂基含量有利于原生储集空间的保存。花港组砂岩杂基含量与储集层物性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见图5)显示,杂基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这表明低杂基含量是花港组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重要标志。此外,区内花港组砂岩还具有碎屑颗粒较粗的特征,其粒度级别以细—中粒为主,次为粗—中粒,对应的主要粒径区间值为0.15~0.48 mm。较粗的碎屑颗粒,也预示着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花港组砂岩的中值粒径与储集层物性相关性的统计结果(见图5)显示,中值粒径大小与物性呈正相关。当中值粒径小于0.2 mm,孔隙度与中值粒径的相关性最强。当中值粒径大于0.2 mm,孔隙度增加不明显,且主要集中在5%~10%。中值粒径与渗透率始终保持着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中值粒径的增加,渗透率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当中值粒径大于0.2 mm,渗透率增加仍然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