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供试菌株对樟子松菌根侵染率及所形成菌根的分叉特征统计》

《表2 各供试菌株对樟子松菌根侵染率及所形成菌根的分叉特征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红花尔基樟子松优良抗旱菌树组合的筛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未发现这样的菌根形态。

通过菌根侵染率统计、形态观察及分叉形状统计(表2)发现,5种ECMF均能与樟子松形成菌根,且菌根侵染率由大到小的趋势为:S.b>R.l>S.l>S.s>T.f,且S.b、R.l、S.l、S.s、T.f各处理的侵染率分别为80.0%、74.2%、72.4%、65.0%、37.4%;对照未形成菌根。此外,S.b与樟子松形成的菌根有棒状、二叉状和羽状,其中二叉状约占70%,棒状约占20%,羽状约占10%;R.l与樟子松形成的菌根呈棒状和二叉状,主要为二叉状,约占90%;S.l与樟子松形成的菌根为二叉状和棒状,各约占50%;S.s与樟子松形成的菌根以棒状为主,约占90%,二叉状约占10%;T.f与樟子松形成的菌根基本为棒状。而对照没有形成菌根,幼苗根系细长,粗细均匀,有明显的根冠和根毛。各菌种与樟子松根系形成的菌根形态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