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omsk“红油”爆炸事故环境释放源项 (TBq)》

《表1 Tomsk“红油”爆炸事故环境释放源项 (TBq)》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乏燃料后处理厂应急设施的可居留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与核电厂一样,后处理工艺中也从纵深防御的角度采取了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工艺系统设计考虑了包括设备和管道、箱室或厂房在内的多道实体屏障。[3]基于后处理厂工艺特征,其事故类型相比于核电厂来说更加复杂多样化。调研了解到,美、法、英、日、俄等国家的后处理设施均发生过影响程度不同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如工艺料液意外转移或泄漏,铀金属氧化引起的火灾,贮罐内废物失去冷却导致过热而发生爆炸,硝酸铀酰溶液混合不均匀导致局部过热爆炸,临界事故等。根据后处理厂的工艺,同时吸取已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在目前后处理设施的安全分析中,普遍针对以下几类事故进行分析评价:有机溶剂着火事故、临界事故、“红油”爆炸事故、高放废液贮槽氢气爆炸事故、乏燃料组件及容器跌落事故、排气系统碘过滤器失效事故等。在这些事故中,比较典型的是红油爆炸事故,其导致的放射性后果较为严重,并且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本文选取Tomsk后处理设施曾发生的红油爆炸事故为例,评价事故后应急设施的可居留性。事故源项取自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针对该事故所出的放射性后果评估报告[4],表1给出了该报告中采用模式2估算的事故后向环境释放的源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