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失眠障碍的功率谱分析研究对EEG频段的划分》

《表2 失眠障碍的功率谱分析研究对EEG频段的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失眠障碍与过度觉醒:来自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US:ultra slow,超慢波;SWA:slow wave activity,慢波活动;LO:low frequency,低频;HI:high frequency,高频;AASM: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美国睡眠医学会;IFCN: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国际临床神经生理联合会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个研究者对EEG频段的划分存在较大分歧:有的研究者将β界定为14.7~30 Hz[38],有的认为β是15~25 Hz[40],有的则将β分为β1和β2[42,43].尽管研究者在不断推动频段划分标准的统一,但短期内很难实现.AASM判读手册2.5版[11]中提出的划分标准为:SWA(0.5~2 Hz),δ(0~3.99 Hz),θ(4~7.99 Hz),α(8~13 Hz),spindle/σ(11~16 Hz),β(13~35 Hz),这与IFCN提出的划分标准类似[62].但AASM判读手册并未进一步给出γ,ω,α1/α2,β1/β2等频段的范围,这是未来的AASM判读手册修订版应该考虑的问题.除频段划分外,EEG导联的选择也具有较大随意性.AASM判读手册2.5版推荐的导联包括F4-A1,C4-A1 O2-A1以及备用导联F3-A2,C3-A2,O1-A2.本文认为,未来的失眠障碍电生理研究中应最少具备F4,C4,O2三个导联,并逐步增加至32/64/128/256导等高密度脑电,这样有助于获得特定脑区内多个电极的平均功率,增加PSA结果的可靠性.此外,高密度脑电的应用,也有助于探讨失眠障碍大脑过度觉醒的空间分布和皮层分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