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 0 0 7—2017年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专利授权量》

《表4 2 0 0 7—2017年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专利授权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龙信企业大数据。

在专利成果方面,京津冀“2+11”城市的企业基本形成“伞形”创新联系格局,京企引领三地企业联合专利授权量“井喷式”增长。2017年,京津冀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达183971件,占全国的10.69%。北京的授权量占全国比重从2011年的4.63%上升至2017年的6.21%,发明专利授权数始终居全国首位。这说明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明显提高且北京更具原创性,这不仅源于三地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得益于区域协同能力的增强。大数据显示三地企业基本形成“伞形”创新联系格局且京企居于主导地位。2007—2017年,三地创新联系经历了由初始的“京津唐”为主要关联区域,至“京津石廊沧”为主要关联区域,最终形成以“京津、京石”为创新联系轴,并向外发散联系的“伞形”格局(见上图2)。从空间看,创新格局的演化显示出两点特征:一是三地企业创新联系显著增强。核心轴由京津发展为京津、京石两条,关联区域由稀少型发展为密集型。11年间联合专利累计授权20717件,2014年、2016年同比上年的增幅分别达到131%、122%。这成为拉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呈现“跳跃式”上升的直接原因。二是北京始终居于“伞顶”地位,京津为“中轴”。联合专利授权量(1)中京冀为11233件(占比54.22%)、京津为8656件(占比41.78%)、津冀为680件(占比3.28%)、京津冀为148件(占比0.71%),京津与京冀的授权量占比高达96%。这说明北京在三地企业联合创新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显著,京津两地合作占近五成,而津冀和三地共合急需发力(见下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