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地质灾害防护安全格局建构标准》

《表3 地质灾害防护安全格局建构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然资源整合视角下泰山区域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对地质灾害防护安全格局的分析,应首先建立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基础上,叠加地震带、滑坡、滑塌、崩塌、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要素的空间分布,确定地质灾害源;然后通过对各地质灾害类型的诱因和灾害易发区内土地利用格局的分析,确定对地质灾害防护起关键作用的区域和空间联系[16]。地质灾害源的识别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确定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子的评价指标。泰山区域地质灾害因子主要包括地震带、滑坡、滑塌、崩塌、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要素。基于ArcGIS对高程和坡度的分级运算,得到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分布,通过叠加各类地质灾害因子,识别地质灾害源的空间分布(见图5,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