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6~2018年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

《表2 2016~2018年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山地区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措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6年与2017年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P<0.01),分析为2017年过期和破损明显增高所致。2017年与2018年报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分析为过期报废和不足量得到有效控制,但脂肪血明显增高所致。因此控制脂肪血是重点。影响血液成分制备时出现的报废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不足量、过期、破损、血液凝块、颜色异常以及溶血。分析三年成分制备报废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脂肪血占每年报废的主要原因,在相关血液报废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脂肪血占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的主要原因[5-6]。2018年(1.343%)与2017年(0.886%)、2016年(0.928%)分别进行比较,发现2018年脂肪血明显比往年增多,考虑出现脂肪血包含以下多种原因,如饮食习惯、年龄、献血人员性别、体质量等生理上的因素;当血站在供血的过程中常出现供应紧张的现象,而对控制脂肪血的力度有了放松,且体检医生也未对献血人的情况进行仔细了解,导致中度脂肪血被过多的采集[7]。脂肪血占有报废比例较高,能有效控制脂肪血报废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只要脂肪血得到有效控制,报废率会大幅下降,建议对于制备时发现的轻、中度乳糜的脂肪血,可考虑制成洗涤红细胞,增加脂肪血的利用率。除脂肪血外,不足量占第二大报废原因,2016年不足量报废率为(0.318%)、2017年为(0.332%)导致报废的原因,多数为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突然出现晕厥或献血反应导致停止献血为主,2018年在采血岗位采取相应措施,要求采血前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多进行交流,不要空腹采血避免饥饿状态导致低血糖,体重刚达标的献血者和高校学生不建议采300mL和400mL,另外采血工作人员应提高穿刺技术,减少避免穿刺失败,静脉选择需遵循3大规则:(1)选取明显暴露的静脉进行穿刺;(2)选取直的相对较粗、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3)选取容易固定的静脉。一旦发现发育不良、有静脉瓣、不直和弯曲或者特别短的血管,都不应该进行血液采集,采取相关措施后发现2018年的不足量报废有明显下降,应继续坚持。破损造成的血液报废主要是因为成分分离制备过程中血液离心破损所导致。离心破损的因素有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离心时间过长、血袋放置离心杯受力不均、转速过快、血袋在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装杯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离心破损[7-8]。在执行成分分离SOP中要严格按照各操作规程,降低离心破袋概率,控制造成离心破损的发生因素。另外2017年血袋生产厂家因生产工艺问题而使血袋压边不紧,导致因离心破袋报废增多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导致血液破损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血液在制备过程中近端管热合不严,热合口热合不严导致血液暴露导致报废,而且增加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9]。热合不严也许与热合机工作时出现不稳定电压,同一位置反复热合、热合过程中塑料管道的两头被外力牵拉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必须科学制定,操作员要定期培训来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仪器保养与维护的力度[10]。除此以外,2017年因过期报废也明显增多,报废率为(0.199%),这与血型偏型有很大关系,调查发现2017年因AB型患者用量较少导致报废增加,另外积分入户人员为了积分在血库库存充足情况下还强烈要求献血也有一定关系,2018年加大了采供血的管理力度,对采血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控血管理和血液报警控制当出现一侧血型偏多时进行部分采血点停采,与积分入户人员进行沟通解释,2018年因过期产生的报废得到有效控制,报废率下降为(0.039%)。从表2也能看得出2017年血液凝块报废率为(0.055%)和2018年为(0.052%)与2016年(0.013%)对比明显增高,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献血者采血时过度紧张或空腹采血;采血人员技术不过硬,也是造成血液凝块、纤维蛋白析出增多有关;采血过程中因血流不畅而导致与血袋抗凝剂混合不均匀而导致血液凝块的产生[11-12]。回顾三年成分制备因颜色异常而报废血液比例略低,影响因素主要献血人员口服保健品或服用药品所导致血浆颜色出现异常,这就需要采血工作人员在体检征询前做好咨询工作[13]。与其他文献比较溶血报废的比例不算太大[14],三年来因溶血而产生的报废比例最低,这与我站保证在冷链上运输和制备工作密不可分。避免溶血产生,在血液运输时应选用血液专用运血箱进行冷链运输,并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因温度波动和外力作用导致血液受损而出现溶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