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模型各监测点主应力量值》

《表3 模型各监测点主应力量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邻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应力场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人员在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开展了包括应力解除、水压致裂等方法在内的大量原地应力测试工作(安其美等,2004;陈群策等,2012;秦向辉等,2013)。受汶川地震同震应力效应影响,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实测地应力沿断裂走向具有明显分段特征,本文选取断裂带中段剖面AA'附近的地应力实测点(测试钻孔位置见图1),整理其中岩心相对完整的深部测试段获得的主应力数据列于表2。为探讨区域构造运动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在有限元模型F1,F2,F3这3条断裂上下两盘的不同深度位置上设置若干组主应力监测点,提取各监测点主应力量值列于表3,其中,中间主应力为面外主应力。为检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将监测点的特征值主应力比λ=σ1/σ3与实测点的特征值kHv=σH/σv进行对比,λ和kHv均表征最大水平主应力作用强度。由表2,3可以看到,模型监测点λ的范围为1.88~3.17,且基本上呈现深度越深比值越小的特点;实测点kHv的范围为1.39~3.03,同样呈现上述规律,但数值离散性较强,原因在于浅部应力易受岩体结构的影响,总体上看,模拟计算得出的特征值与实测结果大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