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近年来USC/JPL电解液的发展》

《表4 近年来USC/JPL电解液的发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宽温型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何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一直是美军的关注点。早在2003年,由美国能源部资助,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主持,开展了为期五年的低温性能表征及模型化的项目研究。2007年,NASA汇总了空间用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锂离子电池开发低温电解液的途径:(1)保留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关键负极成膜溶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2)降低EC或PC的含量;(3)添加具有低凝固点、低粘度和良好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共溶剂;(4)采用混合溶剂。从2009年到2014年,由JPL主持,联合Argonne Nat.Lab、Univ.Rhode Island、A123、Quallion、Yardney、Saft公司等单位,开展为时五年的宽温锂离子电池研究项目,已经开发出三代新型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宽温电解液,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USC/JPL在15年前开发出的SOA电解液组成为1.0 mol·L-1Li PF6/EC+DMC+DEC(1∶1∶1),EC含量约为33%(体积分数),工作温度范围为-30~40℃。USC/JPL第一代低温电解液构成为1.0 mol·L-1Li PF6/EC+DMC+DEC+EMC(1∶1∶1∶3),EC含量约为17%(体积分数),-40℃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仍然在1 m S·cm-1以上[84];第二代低温电解液做了进一步优化,提高了EMC的含量,进一步降低了EC的含量,组成为1.0 mol·L-1Li PF6/EC+EMC(1∶4)和1.2 mol·L-1Li PF6/EC+EMC(3∶7)。采用JPL电解液后,Saft公司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出色的低温性能,-60℃时以0.02C的倍率缓慢放电,能量可以达到常温的5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