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模式的人群选择分析》

《表2“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模式的人群选择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次,“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具备的基础条件。一是,感情、共识是“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的纽带。比如亲戚或邻居,尤其是20世纪50或60年代的人,兄弟姐妹多,大家族、左邻右舍的姻亲关系多,再加上特殊年代背景,很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乡亲“和聚式养老”点,这在我国农村更为普遍。又如同学、战友、知青,是具有共同学识、经历的群体,很容易引起共鸣,上海就有知青组团回到下放点集体养老,既能实现养老,又大大提升了彼此幸福满意度。二是,经济、思想是养老模式发展的前提。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特定人群愿意主动选择新型养老模式,意味着无论是思想还是经济上都具备了条件。老年人和聚在一起,其居住模式有可能是公寓式合居、乡村合居、互助合居或高端合居,这就要求有相似的经济能力,这也是共识群体能聚集在一起的重要条件。三是,整合“银发资源”的可能性。“和聚式养老”提倡低龄老年人对高龄老年人的帮助,由于我国政策机制的不完善,这种帮助成了单向服务、无偿服务。不是低龄人就得为高龄人服务,如果是公益性的服务,应该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对于特定人群而言,本身是熟悉的人际圈,居住在一起,会自发的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和聚式养老”是银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产业链发展。特定人群养老,表现为定点居住,可以是公寓式养老、乡村养老、基地养老等。有人群居住,就有配套的养老服务产业随之发展,空间地理上会实现产业链延伸,包括养老房地产、养老娱乐、智能医疗等,尤其是我国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支撑老龄产业的发展。围绕“特定群体和聚式养老”形成颇为成熟产业圈后,可实现规模效应,养老健康产业得以发展,养老成本降低,养老效率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