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876~1877年山西省9地市降水重建结果与山西水文总站整理的降水量对比[21](单位:mm)》

《表3 1876~1877年山西省9地市降水重建结果与山西水文总站整理的降水量对比[21](单位:mm)》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光绪初年山西极端干旱事件重建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为1875—1878年95个站点的降水重建结果,各站点之间降水量差异较大,且平均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1877年降水量最为短缺,全省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mm,至1878年,降水量明显增多,全省平均降水量大于300 mm。张伟兵等[20]基于清宫档案雨雪分寸资料,利用与现代实测降水资料比较换算的方法(即按雨雪分寸的1/3来计算),重建了山西省1875—1878年各县区逐季、年降水量。逐年对比95个对应站点的年降水量,重建值与比对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4),总体差值比小于20%,其中1876—1877年差值相对较小,差值比为15%;1875和1878年较大,差值比小于25%,原因在于降水重建过程考虑到前期降水量对降水入渗量的影响,而比较换算法只是将数值进行直接地换算。结果表明,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土壤物理入渗模型的降水重建方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且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山西省水文总站[21]利用清宫档案分析整理出光绪初年(1876—1877年)9个地市的年降水量(表3),为便于验证分析,基于降水重建结果,利用泰森多边形及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山西省11个地市1875—1878年的逐年降水量。对比表明,重建结果与山西水文总站整理的降水量基本一致,1876年各站点平均差值比为13%,1877年为10%,其中降水量最大差值为52.1 mm,最小为0.3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