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PP/EPR/EP‐2三元共混物中PP相的松弛峰面积》

《表3 PP/EPR/EP‐2三元共混物中PP相的松弛峰面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乙丙嵌段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链结构对PP/EPR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共混物各组分松弛峰的变化可提供有关组分之间相容性的信息,大多数共混体系的松弛峰会发生向内或向外的移动[21]。图6给出了PP/EPR/EP‐2三元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曲线,从低温到高温的2个松弛峰分别归属于EPR的玻璃化转变和无定形PP的玻璃化转变[22]。可以看出EP‐2的加入略微降低了EP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但明显降低了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这一方面缘于EPR和PP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低温时EPR相的收缩比PP相更大,导致PP基体与EPR颗粒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来限制EPR的收缩。在增容剂作用下,这种相互作用被进一步增强,这种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作用力增加了EPR的自由体积分数,提高了EPR分子链链段运动能力使Tg1降低[7,23];另一方面缘于增容剂中丙烯单元的序列长度较短,自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PP基体,因此,随着EP‐2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中Tg2向低温移动。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EP‐2的加入增加了Tg2的峰面积,这是由于EP的加入降低了分散相EPR的相区尺寸,增加了PP与EPR的界面作用,导致Tg2峰变得更加弥散,峰面积增加。而当EP‐2的添加达到8%时,共混体系中分散相EPR的粒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两相间的界面作用最强,因此,Tg2的峰面积最大。但当添加量超过8%以后,由于EP超过EPR表面的容纳能力,独立成相分散在EPR相内部[图4(e)],增大EPR相区尺寸,进而使之与PP之间的界面作用降低,导致高添加量时Tg2的峰面积反而下降,这与共混物冲击强度及SEM结果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