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发育阶段崩岗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

《表2 各发育阶段崩岗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赣南崩岗侵蚀区不同部位土壤抗剪强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样点第一个字母I-初期;A-活跃期;S-稳定期.第二个字母C-集水区;U-上坡;M-中坡;L-下坡;S-沟道.下同

各采样点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2。各发育阶段崩岗的土壤物理孔隙大,结构较差,表层土壤容重范围为1.02~1.40 kg·m–3,随崩岗部位的下移逐渐降低,并随崩岗的发育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下坡和沟道与其他部位存在显著差异;各发育阶段崩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居多,黏粒含量较低,土壤质地属于粉质壤土,呈明显粗骨质化现象,其中,以沟道部位的土壤砂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H的变化范围为3.95~4.98,呈中-强酸性;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养分贫瘠,致使植被自然恢复速度缓慢,呈现出典型的退化特征;根系密度的范围在0.27~3.57 kg·m–3,对土壤的固结作用较弱,抗蚀性差,随崩岗的发育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崩岗发育过程中,以活跃期崩岗土壤性质恶化最为严重,大量细粒组分及养分被搬运至洪积扇,掩埋下游农田,而粗粒组分在崩积体及沟道发生沉积,导致崩岗系统土壤瘠薄,植被生长困难[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