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头落锤及冲击试验结果》

《表1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头落锤及冲击试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贝氏体钢轨闪光焊接技术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有关贝氏体钢轨的焊接性,张琪等[5]认为贝氏体钢轨在国内外已作为道岔部件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道岔寿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无论在母材或者焊接方面都尚存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日本的横山泰康等[6]研究发现,“低Si-低Mn”系列贝氏体钢轨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并提出了限制Mn和Si含量的比值。我国的“高Si-高Mn”和“中Si-高Mn”贝氏体钢轨焊接性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3方面:(1)焊接过热区缺陷较多。闪光焊的过热区存在沿奥氏体晶界的成分偏析,不仅显微组织改变,脆性增加,严重的区域甚至出现夹杂物或液化裂纹;(2)闪光焊接头内部的焊接残余应力高并且分布不均匀。由于热影响区碳当量较高,空冷处理后出现马氏体组织。而只有0.4~0.6 mm宽的焊缝由于合金烧损,碳当量较低,不出现马氏体转变。因此,焊缝和过热区之间存在内应力差异,不仅导致接头内部残余应力不均匀,而且使得接头热处理十分困难;(3)焊缝的韧性剧烈下降。一般情况下焊缝与母材相比韧性至少下降1倍以上,韧性优势损失相当严重。国产2种贝氏体钢轨的焊接性能相比,“中Si-高Mn”的贝氏体钢轨在落锤和焊缝冲击韧性方面明显存在一定优势,见表1。这一结果与日本“低Si-低Mn”贝氏体钢轨的焊接性较高的结论[6]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