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部分机构和学者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绝对标准模式)》

《表1 国内部分机构和学者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绝对标准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一个文献梳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文献整理得出,限于篇幅,只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其次,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笔者梳理了近十几年国内部分机构和学者的主要观点(见表1)。综上研究和表1可见,李强、陆学艺、李培林、周晓虹、张翼、刘欣、李路路、李春玲等学者测度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时,倾向从职业、收入、教育、消费、资产、技术、公共权力等维度出发,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测度的一元划分标准或多元划分标准。如果单纯从收入指标测算,笔者更倾向李强的城乡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同时,李培林、朱迪和李春玲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群体划分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之间的差异。尽管李培林和朱迪更倾向相对标准的划分方法,李春玲则更强调绝对标准的全球适用范围,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纪宏、陈云和李实也提出了中等收入群体划分的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分析了二者的优势和局限,并提出了他们关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测算方法,值得借鉴。龙莹运用部分排序法和极化指数法动态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变化与收入两极分化之间关系,测算了我国中等收入水平的人数以及收入差距水平和两极分化程度,这也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方法。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城乡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的问题上,陈新年和王开玉课题组的观点是不同的。陈新年认为城乡之间应该要有统一的标准,而王开玉课题组则认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因素,应按城镇和乡村不同的收入标准来划分中等收入群体。笔者倾向陈新年的观点。居于可比性考虑,城乡之间不应该设置两种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