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江苏13个地级市体育人口强省建设评价指数排序》

《表5 江苏13个地级市体育人口强省建设评价指数排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体育人口强省建设水平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各地级市的体育人口强省建设指数(见表5),南京排名首位,苏常锡紧随其后,盐城排名最后。从空间相关性和指标的协调性,运用多指标聚类分析,将体育人口强省建设水平划分为4种地域类型:体育人口发展Ⅰ类区域(>0.70)、体育人口发展Ⅱ类区域(0.51~0.70)、体育人口发展Ⅲ类区域(0.30~0.50)和体育人口发展Ⅳ类区域(<0.30),如图6。体育人口发展Ⅰ类区域是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引领发展区域,综合水平最高,只有南京1个城市。其体育人口发展在规模、结构、质量和速度方面均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体育人口发展Ⅱ类区域是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包括苏州、常州、无锡、扬州、镇江、泰州6个地级市。这类区域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比较高,属于经济发达区域。其体育人口规模较大、体育人口结构较均衡、体育人口发展质量较好,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体育人口发展潜力和协调性方面有短板。体育人口发展Ⅲ类区域是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潜力发展区域,包括徐州、淮安、连云港、南通、宿迁5个地级市。这类区域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不高,经济发展基础相对不足,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其体育人口规模和体育人口发展潜力巨大。盐城是体育人口发展Ⅳ类区域,属于成长发展型区域。各要素排名均靠后,且与排名靠前城市差距较大。总体来看,沿江地区是体育人口发展较优区域,苏北和沿海地区体育人口发展存在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