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相关性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结果》

《表1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相关性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的动态分布及差异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0.01;**p<0.05;*p<0.10。·为基准变量。

再者,我们重点分析回归模型中的负二项部分。表1中的模型1是零模型,并且该模型仅包含两个变量即两地距离和两地的联合经济规模,京津冀城市群中两个城市之间的联合经济规模和两地距离应仅仅决定城市之间的交互强度,而其他类型的空间依赖不应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经济质量与两个城市间的流动频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两个城市之间的联合经济规模增加1%,两地之间的引力强度会增加0.41%;而距离具有显著的反向相关性,当两地距离增加1%时,二者间的引力强度可能会减少0.35%。模型2检验了空间一体化的第一个条件,即城市间的相互依赖性不应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相关依赖性强,换言之,城市间的空间互动程度不应超过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互动程度。更具体地说,预测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相关性比城市群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相关性低了15%,所以实证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存在一定失衡。模型3检验了空间整合的第二个条件,即京津冀城市群中不同子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应强于这些子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保持两个城市经济规模和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区域内城市间引力强度超过子区域间引力强度的30%,所以第二个条件也没有满足。模型4验证了空间集成的第三个条件,即不同类型的城市间相互依存关系不应该存在明显的可观测的层次结构。首先,以区域间交叉依存度为参照,我们能够比较不同类型城市依存度的相关强度,控制各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距离;其次,利用Wald检验方式检验不同类型区域的相互作用强度是否显著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空间整合的第三个条件也不能满足,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核心相互依存度和区域内核心与外围相互依存度是较强的城市相互依存类型;区域间核心—外围相互依存和区域内纵横交错相互依存关系是最弱的依存关系类型。因此,由于我们检测的满足空间集聚的三个条件均不满足,所以京津冀城市群尚未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整合上发挥作用,存在一定的空间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