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各类型网络联系数量以及多门类跨区域网络交互情况(2001年、2008年、2017年)》

《表5 各类型网络联系数量以及多门类跨区域网络交互情况(2001年、2008年、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企业网络的长三角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演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不同类型的联系演变显示,不断增加的连通性和多中心性掩盖了不同等级城市在空间地理上的变化。虽然A类联系的“垂直网络”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它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区域间的跨区联系程度翻倍增长,其比重从2001年的0.354上升到2017年的0.557(表5)。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变,即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变得更加多中心化,而且演变成由复杂纽带联系起来的多中心区域系统。最终结果是长三角地区的IGC(N)值从2001年的0.377上升到2017年的0.582。此外,为了探索26座城市联系类型的差异,我们进一步观察每个地区的各类联系的演变情况。在2001年和2008年,A类联系在所有地区中占主导地位,之后占比相对下降。特别是合肥、舟山、金华、扬州、常州和无锡等城市在2001年后更多地融入跨区域互动;到2017年,舟山、扬州、苏州、无锡、合肥各城市间的C类联系比A类联系更多,并且26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的IGC(N)值超过0.5,这表明现在区域外联系较区域内联系更为普遍。